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三進”工作,根據(jù)中宣部、教育部要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修訂組對《概論》2021年版進行了修訂,后經(jīng)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書面審議,形成了《概論》2023年版,現(xiàn)就教材修訂情況和教學建議作簡要說明。
一、教材修訂的總體情況
本次教材修訂主要依據(jù):一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二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二十大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三是2021年版教材出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四是高校師生在使用2021年版教材過程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此外,在教材修訂過程中,還考慮一個重要因素,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單獨開設以后,本教材的內容和結構需要重新調整。
第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為主線,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提出及其歷史進程。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同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分四個階段論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span>因此,本次教材修訂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充分展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及其理論成果。為此,我們在教材導論修訂中,重點做了如下探索:一是根據(j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決議》精神,論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提出以及科學內涵;二是分四個階段論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
第二,以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為重點,論述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及其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在中國,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而形成發(fā)展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因此,我們在教材修訂過程中,重點做了兩個方面的探索:一是在導論部分,從總體上論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及其關系;二是分章對幾大理論成果進行了介紹。與以往教材不同的是,這一次修訂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內容進行了重新梳理和擴展。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有專門的課程進行詳細講解,故本教材在修訂時,我們在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與理論成果”和第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fā)展”等相關章節(jié)中對其進行了集中論述,其詳細內容沒有展開。
第三,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論述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主要任務和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
恩格斯指出:“每一種特定的經(jīng)濟形態(tài)都應當解決它自己的、從它本身產生的問題;如果要去解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經(jīng)濟形態(tài)的問題,那是十分荒謬的?!?/span>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jīng)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秉h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圍繞這個主題,分四個歷史時期分別論述了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盡管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歷史任務,但這些任務都服從、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主題。因此,在此次教材修訂過程中,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在介紹每一個理論成果的形成背景時,重點說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理論創(chuàng)新都是圍繞當時黨所面臨的主要任務、著眼解決當時的主要矛盾而展開的,都是為了解決當時面臨的時代課題。而每一個時期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都是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二是論述了每一個階段的理論創(chuàng)新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在實踐中發(fā)揮的重要指導作用,以此來說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每一個理論成果都是在實踐創(chuàng)新基礎上產生并接受了實踐的檢驗,是被中國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
第四,以中國百年巨變?yōu)楦鶕?jù),全面展示了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邏輯。
“概論”課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講理論,也要講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既要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也要講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成就;既要講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又要講實踐成就對發(fā)展人類社會文明的貢獻;既要講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中國意義,而且要講其世界意義?!稕Q議》指出,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這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偉大成就歷史意義的系統(tǒng)概括。因此,本次教材修訂中,在論述每一個理論成果的歷史地位時,都論述了這些理論成果的實踐意義,介紹了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希望以此說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充分檢驗,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充分貫徹,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取得成功,使馬克思主義以嶄新形象展現(xiàn)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tài)、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fā)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
第五,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方向,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jīng)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span>此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一百七十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xiàn)實基礎”。“概論”課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不僅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而且還因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更重要的是因為“概論”課教學直接肩負著幫助青年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因此,在此次教材修訂過程中,我們做了如下幾點嘗試:一是在第四章“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對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理論成果進行了拓展和深化,更深入地闡明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chuàng)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及其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的寶貴經(jīng)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二是新增加了第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fā)展”,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發(fā)展的歷史邏輯。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嘗試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必須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篇大文章,必須“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二、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第一,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關系。
在以往的教材中,我們通常使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來論述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過程,同時也說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直包含著同時代特征相結合即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內容。黨的二十大明確把“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作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為了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此次修訂過程中,我們在教材的導論及后面的相關論述中都使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一表述。一些讀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不是同時提出的,因而具有不同的內涵。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不可截然分開。因此,在教材導論部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科學內涵作了新的解釋,表述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是立足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深入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問題,真正搞懂面臨的時代課題,不斷吸收新的時代內容,科學回答時代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成果?!?/span>我們建議,在教材使用和教學過程中,一要從整體上對中國化時代化的內涵進行講解,不要把二者割裂開來,以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二是要把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進行論述。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作為單獨一門課程進行講授,故在教學中還要注意處理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系。我們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向青年學生說明如下幾點:一是根據(j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講授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與理論成果”、第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fā)展”時,一定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含其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講清楚;二是要向青年學生說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作為單獨一門課程講授,是因為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鑄魂育人的核心課程;三是在講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時,要注意聯(lián)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觀點,以此說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前幾大理論成果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
第二,關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span>二十大報告還用“六個必須堅持”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些內容無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及其立場觀點方法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因此,在本次教材修訂過程中,我們注意到這一點,做了相應的嘗試,補充豐富了相關內容。一是在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與理論成果”中,我們根據(jù)二十大報告闡釋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性;二是在第一章“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中豐富完善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相關內容;三是在第六章“鄧小平理論”中增寫了“鄧小平理論的精髓”等內容。
第三,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課題。
在帶領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奮斗進程中,我們黨圍繞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任務,都有要著力探索和回答的重大時代課題。雖然這些課題都著眼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不同時期的時代課題有著明顯的不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如何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如何建立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如何實現(xiàn)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如何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如何建設黨,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如何發(fā)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等。這些重大的時代課題前后相互貫通,與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承擔的歷史任務緊密聯(lián)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也緊緊圍繞這些重大時代課題展開。要準確把握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邏輯,就不能割裂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要準確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課題,不能忘記此前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課題;要把握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就不能忘記前面幾個歷史時期的理論成果;要講清楚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也必須緊緊聯(lián)系這些時代課題展開。因此,在“概論”課教學過程中,緊緊聯(lián)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突出不同階段的時代課題,講清楚這些時代課題的背景和內在聯(lián)系,是一個不能回避的重點。
第四,關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理論與實踐。
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xiàn)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jīng)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必瀼攸h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把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理論與實踐作為一個重點。而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成功向前推進和拓展的。因此,“概論”課教學也必須關注這一重點內容。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是要講清楚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對中國現(xiàn)代化的理論探索,重點突出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現(xiàn)代化取得的理論成果;二是要講清楚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制定的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目標,分析從實現(xiàn)工業(yè)化到“四個現(xiàn)代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到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等戰(zhàn)略目標的演進過程;三是要講清楚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制定的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步驟,從毛澤東提出的“兩步走”、到鄧小平提出“三步走”、到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的“新三步走”以及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21世紀上半期“兩步走”、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兩步走”(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分析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四是要講清楚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提出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提出的科教興國戰(zhàn)略、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等等;五是要講清楚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接續(xù)探索及其理論成就;六是要清楚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式現(xiàn)代化取得的輝煌成就,并以此來說明中國式現(xiàn)代化對人類文明、對世界現(xiàn)代化的貢獻。我們認為,講清楚這些內容,對于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戰(zhàn)略具有重要意義。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我們黨在不同時期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探索分別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不同理論成果中,因此講好這一內容也是“概論”課教學的一個難點,這不僅需要廣大教師熟悉文獻,而且還需要大家對此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由于“概論”課涉及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時間跨度較長,內容較多,因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也較多,這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研究、準確把握。
三、使用教材的建議
《概論》2023年版與2021年版相比,修改幅度較大,結構上也有新變化,內容上有較大擴展,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部分,結構和內容都變動較大,這會給廣大“概論”課教師備課授課帶來不小困難。教材2021年版修訂時,我們曾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一要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二要正確處理教材與原著、黨的文獻的關系;三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四要有深厚的歷史視野;五要不斷提高科研能力與水平,以科研促教學;六要注意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關系;七要正確處理好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關系;八要把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我們認為,這些教學建議至今仍然有較大現(xiàn)實針對性。根據(jù)2023年教材修訂情況,我們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通過組織集體學習,全面了解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黨的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整體把握教材的修訂情況。本次教材修訂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把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最新成果貫穿到思政課教育教學之中。因此,廣大教師在使用教材過程中,首先要認真學習黨的重要文獻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其主要內容及貫穿其中的精髓要義。對于“概論”課老師來說,重點要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講話精神,增強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鑄魂育人、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自覺性。
第二,要通過集體備課,認真研究教材,重構教學體系。由于本次教材修訂幅度較大,教材結構和內容都有所變動,因此,“概論”課教師不能簡單地沿用以往的教學體系,而應組織任課教師開展集體研討,遵循教學規(guī)律,根據(jù)不同類型學校教學課時安排,重構教學體系。在重構教學體系過程中,一要注意新修訂教材的新增知識點,注意教材內容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防止出現(xiàn)教學內容的遺漏;二要注意教材中的重點,要對一些重點內容作必要的展開,將重點問題講深講透;三要注意青年學生思想中存在的疑點和理論困惑,強化問題意識,加強針對性,把學生關注的一些疑難問題講明白;四是要注意與其他思政課教材內容的銜接與貫穿,尤其要注意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內容的銜接。
第三,要通過科學研究,以科研支撐教學,促進教學內涵式發(fā)展。以科研促進教學,這是我們以往一直強調的,因為要讓學生把所學內容搞清搞透,必然要求教師先把問題搞清楚、搞透徹。為此,我們建議,廣大教師要加強以下問題的研究:一是要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主要內容和邏輯結構,為重構教學體系奠定基礎;二是加強對教學中涉及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的研究,包括我們在前面提到的諸多熱點難點問題,還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三是加強對青年學生的研究,重點研究“00后”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接受心理;四是加強對“概論”課教學經(jīng)驗的研究?!案耪摗闭n開設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要推進“概論”課教學內涵式發(fā)展,還需要加強對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對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改進之策。
第四,要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提高“概論”課教學實效。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有了明顯的改觀,這與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有很大關系?!昂芏鄬W校在思政課上積極采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等,取得了積極成效?!?/span>我們建議,“概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對象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