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基層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保定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開展了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外國語學院學生代表到遷安博物館參觀實踐,追尋紅色記憶。



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不僅是大學生服務社會的表現,也是他們磨練自身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際的社會實踐,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社會、感受民情,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積累寶貴的經驗。在建黨 103 周年的重要時刻,保定理工學院外語學院的暑期實踐團“三下鄉(xiāng)”活動在遷安博物館熱烈開展。

遷安博物館位于河北省遷安市河東區(qū)鋼城路東段的遷安博物館,是在原有博物館的基礎上,于2005年初開始籌備、遷址新建。博物館占地面積4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658平方米,是一座上圓下方,體現東方民族天圓地方文化理念的現代化建筑。
《遷安歷史文物陳列》展廳面積140平方米, 陳列展品268件。陳列展示了從遠古至民國的石器、骨器、青銅器、鐵器、錢幣、瓷器等文物。許多文物都是稀世珍品, 國之瑰寶。如爪村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骨針、骨錐, 還有距今三千余年前鑄有銘文的商代青銅鼎, 舉世聞名的宋、元瓷器等。


走進遷安博物館,能系統(tǒng)感知遷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tǒng),觀摩珍貴的歷史文物,了解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和風土風情。
實踐團的隊員們跟著解說員重溫了那段波瀾壯闊、英勇奮斗的崢嶸歲月,追尋著先烈的榮耀足跡,仿佛親歷了那段不朽的歷史。這次實踐活動不僅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更強烈地激發(fā)了青年學子們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志,激勵著他們?yōu)樾聲r代的建設貢獻青春和力量。

本次建黨 103 周年與“三下鄉(xiāng)”活動的結合,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展望。它激勵著更多的人銘記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為黨的事業(yè)不懈奮斗。通過本次實踐活動,保定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實踐團成員們充分理解了青年職責擔當,今后將在賡續(xù)奮斗中書寫新的輝煌。學院將繼續(xù)發(fā)揮廣泛聯(lián)系青年的作用,推進落實大學生“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積極廣泛成立實踐隊伍,凝聚青年之力,為打造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奉獻青春力量。